加快推进新能源车普及,加快柴油货车淘汰治理改造,严禁已淘汰车辆在城市周边、农村等地区非法营运使用,依法依规回收拆解淘汰车辆。
着力构建收集转化应用三级网络体系,提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水平。严格环境风险预警管理。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分阶段在已划定保护区、保护范围的各级水源地建设三牌一网。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化工、建材、电力和热力等高耗能、高耗煤产业煤炭消费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煤炭消费比重达98.7%。强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实施水土环境风险协同防控,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治理。严格新(改、扩)建尾矿库环境准入。
建立健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管理体系,完善工业炉窑清单,健全炉窑监测监控体系,提升炉窑装备和污染治理水平,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和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依法关停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炉窑。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监管办法和监管指标体系。【到2025年】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汽车《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和消费比重分别达到65%和30%。
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甘肃建设目标。【展望2035】美丽甘肃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持续巩固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以构建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为重点,建设河西走廊干旱区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55%。
全面完成黄河、长江和西北诸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基本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汽车。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和消费比重分别达到65%和3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超过90%。以兰白都市圈为重点,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中部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所有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90%以上。
据此,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等优先保护单元,要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严禁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各类开发活动,确保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黄河流域干支流沿线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绿色出行创建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到2025年,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4%,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力争达到80%。能源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开展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发动机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主要车型系族年度抽检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零直排。
在确保民生取暖安全的前提下,综合采用各类清洁取暖方式,替代燃煤取暖。基本完成黄河流域尾矿库污染治理工作。系统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对中度及以上退化区域实施封禁保护,恢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和周边植被,遏制沼泽湿地萎缩趋势。对符合条件的沙化土地进行封禁管护,实施河西走廊北部风沙源综合治理,谋划实施祁连山北麓、陇中-陇东南、河西走廊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政府所在城市城区基本具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力,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展望2035年,美丽甘肃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同时,大力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辆,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十四五期间,全省要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鼓励对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清洁能源替代,到2025年,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汽车。
基本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零直排到2025年,基本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零直排加强重型车辆和工程机械管理。
积极应对污染天气过程。优良天数220天,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2天,重污染天数11天,相比上年同期减少9天。
今年以来,保定市散煤治理取得新进展,平原地区农村散煤基本清零,城市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全市平原地区剩余的0.72万户清洁取暖改造已全部完成,山区农村2.85万户煤改光伏+电取暖也已全部完成,基本实现平原村无煤化、山区村清洁化任务目标。O3-8H浓度1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夏季高温季节保定市积极开展臭氧污染防治,5-9月份优良天数相比上年同期增加5天。二氧化硫平均浓度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4%。一氧化碳平均浓度1.2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
重污染天数0天,同比减少1天。PM10浓度86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6.5%。
今年以来排查发现并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8家,完成39座砖瓦、石灰、耐火材料行业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完成20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的深度治理,对全市57家生物质锅炉进行了整治。同时保定市继续加大燃煤管控力度,今冬采暖期以来,保定市已完成清洁取暖改造区域未出现明显散煤复燃现象。
对775辆国四及以上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货车进行了达标整治,对1671个加油站油气回收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二氧化硫浓度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41.67%。
今年10月1日以来保定市启动了3次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响应,在重污染天气期间,除正面清单企业和施工项目外,严格落实工业企业和施工工地停限产的应急减排措施,截至11月25日保定市仅出现了短时重污染过程,未出现一个重污染天。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深入精准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继续强化散煤污染的排查监管,二是重点强化扬尘污染治理,三是深化科学精准应急,通过有力举措促进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5-9月份,全市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33、28、22、25、30微克/立方米,连续5个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浓度4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7.54%。
臭氧浓度8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38%。PM2.5浓度50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8.03%。
成绩取得,源于保定市精准施策、铁腕治污。优良天数43天,同比增加4天。
二氧化氮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工业企业治理进一步深化。